WFU

網站頁籤

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不同角度 與糖共舞

文/游舒涵 康泰基金會員工




「控制不好就像整個身體泡在糖水中,器官遲早都會有狀況」

「花心思照顧自己的血糖,和血糖和平相處」

「病患及家屬常會措手不及,需要許多的衛教諮詢」




打破迷思


課程澄清了許多觀念。「糖尿病」雖然為耳熟能詳的慢性疾病,但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只知道會「吃多、喝多、尿多」,其實這是一個迷思……

余醫師說,糖尿病初期是沒有症狀的,如果有三多的狀況已經是很嚴重了,此外,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臟衰竭這些疾病都和糖化血色素有關,糖尿病控制得好許多疾病都會遠離,控制不好就像整個身體泡在糖水中,器官遲早都會有狀況。



與糖共舞的飲食


糖尿病可以吃得和正常人差不多。在上課以前會以為糖尿病患者絕對不能吃甜食,生活上一定也有諸多限制,但余醫師說,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冰淇淋、吃到飽等等,只要記得前一餐或下一餐要吃少一點,也要按時量測血糖,了解自身的狀況並多運動,其實生活是和其他人差不多的,像這樣可以小小品嚐自己喜歡的食物、沒有壓力的控制血糖,我覺得對於患者的心理接受度會比較高,也更願意多花心思照顧自己的血糖,和血糖和平相處甚至能夠「與糖共舞」。




第一型糖尿病


糖尿病分成許多類型。一般大眾所說的糖尿病大部分為「第二型」,然而在工作中我們比較常遇到的是第一型的患者,他們大部分是因為不明原因導致身體無法自行合成胰島素,因此需每日施打胰島素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他們和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多發病於幼年或青少年,病患及家屬常會措手不及,需要許多的衛教諮詢,了解怎麼照顧自己的孩子,病患本身也要面對自我心理、社會及同儕的壓力,這是需要時間來調適的,也是我們想盡力服務的方向。



從患者角度出發


除了醫學相關的知識,也利用個案補充患者想法和心理狀況。余老師教導我們從患者的角度同理他們的感受,不要讓他們覺得少測一次血糖或多吃了一點東西,就好像是犯下滔天大罪,而是應該清楚的告訴他們身體上可能會受到什麼危害,讓他們打從心裡想為自己負責,願意好好照顧自己,而當他們進步時也要給予正面的回饋,讓他們覺得受到尊重與關愛,才能長久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醫病共決加醫心


「醫病共決」是我這兩天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余醫師一直強調,醫生在面對病人時,要覺得病患是自己的家人。我相信每位醫學生在成為醫師前,都有一個想要「醫病、醫心」的初衷,但因為現今的醫療環境,讓許多醫師必須被迫壓縮每位病人的看診時間,或是需要依照政府規定的額度來開藥,等等諸多的狀況導致無法給予病人最周全的照顧。



改變從自己開始


雖然環境的改變需要時間,但可以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患者的心態很積極也願意付出行動,醫師應該同理對方的感受、了解他的偏好、給予耐心的教導,相信只要花多一點點的時間,病患就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並良好的控制病情,此外,我覺得患者對於自身的疾病也要有所了解,要上網查詢資料、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能只是依靠醫師,自己也要付出努力的照顧自己,才能和醫師合作無間的對抗疾病。




熱忱付出求提升


課堂中可以感受到余醫師滿滿的熱忱,在糖尿病這個領域默默付出。網站上無私分享相關紀錄及表格,課堂中也積極解答學員所有疑問,不管是醫學實務方面的知識,或是病患及家屬的擔憂,余醫師都有顧慮到,只希望病患能更懂得照顧自己,醫師能更了解病人,讓糖尿病不再令人厭惡或頭疼,而是能與它快樂共舞。




延伸閱讀


換位思考 醫病共決(賴仁傑心理諮詢師)
誰說心理師不用懂糖尿病?!(蘇琮琪心理諮詢師)
控糖不只是要達標而已(林彥安醫師)
持續精進 患者福(洪培倫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