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持續精進 患者福

文/洪培倫醫師





「建議患者做飯後血糖監測,並留意血糖波動幅度的大小」

「這句「沒關係」很容易讓患者就掉以輕心」

「唯有持續用心,才是病患之福」





佛心來著



其實之前我和余醫師是不認識的。在自己找糖尿病資料時發現了余醫師的網站,其網站內容更新迅速、資料豐富、圖文並茂,用淺顯文字搭配合適圖片,很簡單生動地就把資訊精準傳給讀者。余醫師是佛心來著,如此無私地公開自己的學習整理後紀錄,我可以強烈感受到余醫師對患者的用心!對余醫師有高度的「興趣」,遂先成為臉友,才能不落人後持續向專家學習。




上課動機


上課前我自覺對糖尿病治療還算有心得。有持續精進最近的糖尿病治療知識,但實在很想在一些細節上做得更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運動評估以及團隊運作上,希望給患者和團隊更清楚明確的建議,所以報名了這次課程。





課程內容


這次課程基本架構為糖尿病基礎知識、糖尿病藥物介紹、糖尿病治療心得和個案分享、學員問題分享和解答,我也學習到很多可以優化自己作法的方式:




1. 每個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掌握患者更多資訊,有利於糖尿病的控制。如果可以了解病患更多,包含患者的職業、生活型態、社經地位、治療動機、行為模式和家庭狀況等等,能比較容易掌握病情,帶來更好的生活型態改善,更精準的藥物治療,建立起良好的醫病關係和更好的治療結果。然而,這些要耗去大量時間和心思來搏感情、去挖掘資訊,這麼勞心勞力在現行體制下,卻不見得能換成實際收入,也造成許多醫師不願意付出更多。




2.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建議


運動是糖尿病控制另一個基石。從不良於行、無運動性習慣、有運動習慣等患者,都有不同的運動建議和引導,謹記先求頻率再求強度,嘗試逐步將運動導入患者生活。我特別喜歡「糖友運動小知識單張」,對於運動頻率、運動前和運動後飲食與血糖值建議、個別情況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限制和建議都有詳細描述。




3. 糖尿病患者飲食和血糖監測


課前覺得監測飯後血糖不實用。我承認自己很少推薦患者監測飯後血糖,總感覺到不實用,病患不喜歡,試紙也要多花錢。余醫師自己重新設計了糖友的血糖監測表,不會過度監測,紀錄上也清楚易懂。搭配飲食紀錄可以了解不同飲食對血糖的波動影響,進而修正飲食內容。我以後治療患者也要建議患者做飯後血糖監測,並留意血糖波動幅度的大小。 




4.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讓患者好懂秒懂是很重要的。余醫師參加日本糖尿病年會,看到日本照顧糖尿病患者許多細心之處,包括糖尿病併發症圖像化衛教資料、用藥順序等等,很多衛教細節和圖像化都做得很棒。將別人強項轉化成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可以持續優化照顧患者的品質。 



5. 糖尿病前期可以更積極 


糖尿病前期是一個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階段。若此期患者能把握機會,在正式確診為糖尿病患前,積極改善生活習慣、飲食方式和培養運動習慣,絕對有機會可以避免踏上糖尿病的不歸路,也可以減少日後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除了患者有心,醫生也要更用心,不可跟患者說「沒關係」。這句「沒關係」很容易讓患者就掉以輕心,最後真的得到糖尿病了。




6. 確認病患的用藥遵從性 


再好的用藥若是不吃,就不會有療效。有些患者很會「裝乖」,沒有規律吃藥卻嘴巴說每天都有吃藥,或許可開立30 X 3月的慢簽,但回診日是91天,患者如果會抱怨少一天藥物其實是很認真按時吃藥的。如果沒有抱怨少藥,其實是有切入點詢問病患到底藥物遵從性好不好。太棒了,我判斷病患吃藥遵從性好不好的方法又多了一個。

上完課,其實最大的感想是:唯有持續用心,才是病患之福。




上課學員


課程學員組成多元。與課者有家醫科醫師、急診科醫師、心理師、衛教師、健康計畫執行者和心臟科醫師等等,有幾位是非臨床第一線的醫師呀,卻這麼認真的想精進自己給患者更好的治療,讓人非常敬佩!

醫護無心精進,單用陳腐經驗,雖然舌燦蓮花,實則患者災難。
醫護認真學習,持續優化治療,縱使曖曖含光,終為未來之才。


我很推薦余醫師的課程, 余醫師口條良好、簡報極佳、學識淵博,聽完如沐春風,可以強烈感受他對患者治療的耕耘與用心,非常推薦給您!




延伸閱讀


醫病交流 提升控糖(陳祐慈講師)
”傾囊相授”不藏私(陳愛華醫師)
換位思考 醫病共決(賴仁傑心理諮詢師)
控糖不只是要達標而已(林彥安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