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素顏或亂穿衣服,在家放鬆但專心地做個案討論」
「了解大家對於個案控糖上可能問題的想法」
「特別的藥物,需要加強的內容就會不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個人化糖尿病衛教」
問題所在
親自操作過一次,才知道使用線上會議的問題和辛酸,但也發現有趣和可以活用的工具。最重要的是,可以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素顏或亂穿衣服,在家放鬆但專心地做個案討論。
進入卡關
會議開始,就發生學員無法進入會議的問題,還好有事先準備和備案。五分鐘後,大家終於順利進來。可以改進之處,更早打開會議,請學員提早10分鐘以上加入測試。不少學員都忘了開啟手機的聲音設定,導致講話都聽不到。記得開啟等候室這個功能,可以第一關過濾與會者,避免來路不明的人進來。
意想不到
糖尿病個案,表定討論三十分鐘,結果不知不覺就討論交流快一小時。醫師、護理師和營養師,真的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因為人數不多,所以會議中沒有用到全體靜音的功能,想補充就補充,當然也會發生插話的情況xd。第一次使用會議問卷,了解大家對於個案控糖上可能問題的想法,結果前四名的問題點,都真實出現個案身上,同時也帶出今天個案討論的重點。
職業影響
根據患者職業,請大家分享患者可能的生活作息。與會的營養師很厲害,立刻就問到重點:「做早市的?還是做晚市的?!(台語)」而且患者的可能生活作息補充得八九不離十,同時也提出可能常吃的東西!?這樣營養諮商怎麼會做不好?!說實在話,自從門診患者分享後,醫師才了解〇〇職業需要這麼早起、工作會這麼繁忙,以及早餐常常不會起床立刻吃。
衛教白話
醫師試著以白話易懂的方式,分享個案控糖上的問題點和藥物相關知識,也會要求與會的營養師與護理師,試著在分享、補充和衛教時,講白話一點。因為若不以這樣的方式,患者家屬會有聽沒有懂,後續難做出改變,目前這也實務困境之一。
飯量之爭
對於個案的飯量調整,醫師、護理師和營養師各有不同的見解,醫師也從營養師們的分享回饋學習到許多。不過醫師在有限的時間下,只能先給予患者基本初步的飲食建議,後續還是要轉介營養師將飲食調整的更好,也因此醫師提問了值得省思的問題。
省思問題
「這位患者適不適合轉營養師?」
「轉資淺(經驗少)的還是轉資深(經驗多)的?」
開始時,學員們都呆住了,後續正反答案都有,討論非常熱烈。反方的意見是,若是營養師無法有效評估出患者問題所在,患者家屬是不是就產生「營養諮詢沒用沒效」的負面印象?加上通常資深(經驗多)的營養師很多在處理行政或當顧問,有多少時間可以在營養諮詢或營養諮詢的教學上?其實這種類似的臨床困境,也發生在衛教師、護理師、藥師、醫師還有〇保身上。
可再優化
與會的營養師、護理師們的臨床經驗都很足夠,但是還是可以根據糖尿病藥物的不同,調整優化營養諮詢或護理衛教的內容,前提是要主動問患者的用藥情形,多試著去辨認藥物的種類。若是特別的藥物,需要加強的內容就會不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個人化糖尿病衛教。這也是舉辦此次個案討論的初衷。千萬不要被動地等患者家屬提供藥物,或覺得事不關已…。
應用所學
最後要強調,學習之後的多多應用,才有辦法將學習牢記起來。討論時聽到上過工作坊的的醫療人員,說要拿出工作坊講義查一下,醫師會心的一笑。其實也可以google查一下、直接詢問師長們、或參加類似的個案討論會。抱持抗拒,或事不關己(〇〇是其他醫療人員的事)的心態,那就無法有效將此次學習應用出來。
期待下次
行筆至此,醫師想到要補充的觀點和想法至下次的個案分享(同一個案)。期待與更多醫療人員擦出更多火花。若是參與的醫師多一點,就會多一些深入討論藥物的部分,不過也請以白話的方式,讓與會的其他醫療人員都聽得懂。
延伸問題
給讀文章至此的人,上述同樣的問題「轉資淺(經驗少)的還是轉資深(經驗多)的?」詢問患者家屬的話,他們會選什麼?
再多一個延伸問題「資淺(經驗少)或資深(經驗多)給付都一樣,公平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