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學員參加工作坊的理由,我就更堅定要持續舉辦下去」
「處方選擇的背後,其實應該包含更全面、更有經驗的臨床考量」
「從經驗豐富的學員回饋中吸收寶貴知識,有時甚至能提早掌握更佳的工作機會與薪資條件資訊」
參加原因
「我觀望你的工作坊很久了,這次終於下定決心,也剛好時間允許來參加。」
「因為患者和醫師經常會問我糖尿病用藥的問題,我覺得自己必須進一步學習、充實相關知識。」
「就照order開就對了,不要問太多。」「想到什麼就開什麼。」
這些話語的背後,有時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有時是「不想說」、也有些是「擔心後浪推前浪」……。每當聽到學員參加工作坊的理由,我就更堅定要持續舉辦下去。我們對於好東西,願意花錢去享受它的高品質與良好體驗,教學亦是如此。好的教學應該帶來高效的學習成效。
處方原因
開立處方的思考邏輯與背後原因,其實非常值得深入探討。很多時候,這些原因讓人哭笑不得──可能只是照order開、也可能是剛好想到某個藥、或是被詢問者建議這樣開,甚至只是因為剛參加過某藥的研討會,印象深刻而使用它……。但在實務上,處方選擇的背後,其實應該包含更全面、更有經驗的臨床考量。
難度不同
曾有人對醫師說:「糖尿病治療有什麼難的?和血脂一樣,只要一直加藥就好啦!」然而,從醫師工作坊安排的課程時數來看,糖尿病工作坊需要兩天、體重管理一天、血壓與血脂則一天,可見其中的複雜程度並不相同。
經驗回饋
以個案作為教學與討論的切入點時,有臨床經驗的學員往往能給出實戰經驗的答案,或提出深入又到位的問題。對於尚未有臨床經驗的學員而言,除了課堂所學,更能從經驗豐富的學員回饋中吸收寶貴知識,有時甚至能提早掌握更佳的工作機會與薪資條件資訊。這就像學生時代,和已在臨床工作的學長姐一起吃飯,他們會分享許多真實又實用的經驗談,讓人可以提早準備、未雨綢繆,也能受用一生。
課後有感
課堂中學員的提問都非常有價值,從他們積極發問的態度,可以感受到想要自我提升的渴望。特別開心聽到曾參加回訓的學員反映,這次上課的內容較能掌握,案例也比較容易理解。在更新治療指引的過程中發現,近兩年糖尿病治療的準則變動不大。不過「早期使用複方治療」的觀念其實已經行之有年,只是目前在台灣臨床上,仍有可能面臨健保核刪的挑戰。
其他地點
不少學員問我為什麼不在台南、高雄、台東或花蓮舉辦,其實除了台北、台中與高雄,也在考慮更多地點舉辦。未來會由問卷來協助決定地點。其實,只要您能找到三位願意付費參加的學員,就能開辦一場專屬的工作坊。最後,也非常感謝小幫手協助,讓整個工作坊更加順利流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