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從自身經驗到臨床新知:改變我偏頭痛觀念的線上分享

文/ 劉厚樸藥師





「我對每次頭痛的反應幾乎都是直接躺下睡覺」

「清楚治療偏頭痛時機的重要性」

「若發現民眾長期購買止痛藥,便可主動了解是否存在反覆性頭痛問題」


 

自身經驗


我本身是偏頭痛患者,大約在三十歲出頭時確診。當時因為在請長假前須完成大量工作,壓力劇增導致偏頭痛急性發作,一天內嘔吐超過四次,最後在家醫科被確診為偏頭痛。後來逐漸觀察到偏頭痛常在月經前一天、月經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現,推測與荷爾蒙變化高度相關。在確診前,我對每次頭痛的反應幾乎都是直接躺下睡覺。




共鳴有感


今天課堂上醫師分享的臨床案例與我的經驗相當接近,因此格外有共鳴。我原先就了解偏頭痛與血管舒張有關,而triptans類藥物主要作用為血管收縮。課堂中再次強調「在前驅期或預兆期給藥,比在正式發作時才處理更有效」,讓我更清楚治療偏頭痛時機的重要性。




治療新知


今天也學到偏頭痛的流行病學:偏頭痛好發於育齡族群,女性盛行率明顯高於男性,而台灣整體盛行率約為 9.1%。在治療策略上,2024 年美國頭痛學會已將 CGRP 相關治療納入預防性一線選擇。口服 CGRP 拮抗劑艾妥達(Aquipta)可用於陣發性偏頭痛(每月 4–14 天)與慢性偏頭痛(每月 ≥15 天),目前為自費藥物,且已知可能會帶來體重減輕的副作用。另一方面,NSAID 的使用上,ibuprofen 200–400 mg 仍是輕至中度急性偏頭痛的一線治療,也是兒童偏頭痛的首選藥物。




藥師角色


課程中也提到,目前偏頭痛的診斷與治療率仍偏低,且高比例病患未在神經內科或家醫科尋求治療。藥師若發現民眾長期購買止痛藥,便可主動了解是否存在反覆性頭痛問題,進一步詢問是否伴隨畏光、怕吵、噁心或嘔吐等典型偏頭痛症狀。必要時,可提供偏頭痛衛教,並協助轉介民眾至神經內科或家醫科進一步診斷與治療。謝謝您在 2025/11/8於台北市藥師公會所帶來的精彩課程,以上是今日的學習心得與收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