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讀書心得筆記_德國風暴80年

文/余宜叡





德國旅行 特殊情感

第一次的全家(二大二小)自助旅行就是在德國南部,第一次參加的糖尿病歐洲年會就是辦在慕尼黑,也認識了住在Augsburg的德國朋友,也有幸在朋友的帶領下參加了德國慕尼黑啤酒節。1個月多的德國居留時間,對德國的風土人情有特殊的感覺,也因此想了解更多德國的歷史。研讀的過程,發現許多拜訪過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戰爭後造成的滿目瘡夷…戰爭真的是太可怕了!



厚重書本 不會難讀

剛拿到書的時候,想說這麼厚重的書要怎麼看完?!一定是門苦差事。不過開始閱讀後,才發現是一本照片配合文字講歷史的書。不看則已,一看就一直看下去,桌上也看、床上也看、火車上也看…。看完後大呼過癮,每個段落都有感觸。

從歷史學教訓很難

沒有記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還是東西線都開戰場,而且是面對美俄英等強國…但希特勒就是很有自信地,可以很快擊垮對手。不過我覺得希特勒前面嘗到的成功甜頭太順利了,利用英法的矛盾對立和姑息主義,成功地擴大軍備和武力,先吞奧地利、捷克,再攻波蘭,讓他他志得意滿,信心十足,但卻是悲劇的開始,最後將戰線拉到整個歐洲、甚至非洲和亞洲,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寫實照片 印象深刻

「Sieg heil!下面放上一張,被破壞的希特勒( Hitler)雕像頭」

「中彈死掉的馬,立刻有人去刮馬肉」

「為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卻成為敗戰國的德國軍人,沒有了一支腳,著軍服在街上行乞」

「喝著啤酒開會的希特勒等納粹黨員們」

「背著一大袋鈔票=薪水的德國人」

通貨膨脹的可怕


早上報紙一份5萬馬克,下午就價值10萬馬克。到最後還發行了一兆馬克,但卻只能換二十五分美元,還買不到一磅的奶油。每個人都要用箱子裝錢才能買一點東西…那種恐慌、無助、人生絕望…買到東西還比較實在,至少能吃能用。台灣現況何嘗不是這樣呢?薪資15年來不動,但物價至少上漲2倍以上,房價更是3-10倍以上,年輕人看不到希望…

法官左右判決

帶有納粹思想的法官,對於非納粹的犯人通常判得很重,極刑為主…但對於納粹引發的暴動或惡行,卻是輕輕放下。國會大廈縱火案,兇手是位荷蘭籍的共產黨員,後來很快被判處死刑。但疑點很多,如何一個人執行這場大火?加上兇手不諳德語,到底是如何取得縱火器具?…但一切都隨著犯人死亡而不見了…

楊格計劃vs道斯計劃

主政者即使讓賠償條件變得更寬厚,即使身罹重病仍在為國付出,但還是被有心人士攻擊。或許在fb或網路資訊快速流動的年代可以快速的播亂反正。無心脫口而出平常的一句話,也會被有心人士過度或錯誤解讀來抹黑來栽贓……直到現在也是這樣,只有養成多面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才不會被帶風向。

改造思想 從小開始

「參加希特勒組識青年團,兒童的雙親,得到政府許可,得以在國內外旅行」
父母樂得輕鬆,但兒童從小就不知不覺的被教育被洗腦…非常可怕,也非常高招!突然想起小時讀的課本…後續也發生焚書事件,將主張或想法不一樣的書燒毀,避免意見相左的書流通(變成禁書)。歷史上的相似的例子太多了,如秦始皇、文化大革命……等。因為野心家最怕民眾的思想被影響,產生動搖而失去忠誠和服從,直到現在還是有些國家管制言論和網路的自由。

破窗之夜 認清真相

希特勒講一套,做一套,表面一直說維持和平,但骨子裡卻想要引發戰爭來恢復德國從前的榮光。當德國進攻奧地利的時候,英美法沒有堅決的反制,採取祈求和平的姑息主義,等到捷克波蘭被侵略後,才發現幻想破滅。甚至到最後,法國被佔領,英國被轟炸,後續造成的死傷反而更多…@_@

特別史料

希特勒非常受小朋友喜愛,照片就說明了一切。但還是讓想不透為什麼他這麼恨猶太人,也因此許多猶太人逃亡海外,反而讓其他國家得到了許多優秀的人才。戈林坐木馬、玩小船的照片更是讓人不解,如此充滿童心的人,怎麼會是殺人無數的第三帝國幹部?另外最後戈林的叛變是溝通上出了問題?還是因因為希特勒已經山窮水盡?

一張照片 勝過千言萬語

迫害猶太人的照片,更是令人不忍。想起之前聽到羅胖分享的,世界上許多重要的發現或創作,猶太人貢獻良多。此外引發思考:若上面的人若要作惡,而底下的人因職務的關係要服從去執行,其實是有選擇權要不要去做,而不是等做了之後才將責任推給上位者,畢竟可以選擇(不做而離職或逃亡)。如果是執行許多次,更是罪不可赦。

媒體宣傳 一黨獨大

看到當時政黨競選的海報,都非常有意思,到後來希特勒將媒體控制住,不論是電視、電視、書本…等,讓人民無法接觸到反對者或其他的想法…至今何嘗不是這樣呢?帶有政黨色彩或特別主見的的節目會過濾掉不想讓民眾知道的消息或者邀請非反對者來上電視,發表高見。好在現在網路資訊流動很快,各種意見都可以表達交流,前提是要在民主自由的國家,而不是管制重重的國家。…

歷史知識仍需充實

原來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之後利用方法變成德國公民。正當汗顏的同時,詢問工作同仁:「你知道希特勒是那一國人?」結果同仁回應:「希特勒是誰啊?」是我發音不標準,還是…@_@

相關歷史之前是由歷史漫畫獲得,希特勒原本想當畫家,但不得志,加上那個時代背景,因此從軍,至於如何從小士兵變成總理總統,卻只知道因時順勢,但此書卻寫得非常詳細,如何從政黨開始席次沒有很高,到後來了解中下階級的渴望「給你麵包和工作」,加上有效宣傳、激動人心的演講,漸漸就變成了第一大黨。後來又用手段,將反對的黨派肅清,尤其是共產黨,一黨獨大;但值得玩味的是,當時共產黨的俄國和反共到底的希特勒互簽不侵犯條約……果然沒有永遠的敵人,但之後也見證到沒有永遠的朋友。

歷史是有趣實用的

看過呂世浩教授的書,才發現原來讀歷史是這麼有趣的事情。後來收聽羅胖的節目,其中也會分享某段歷史的特殊觀點,對比小時候死背考試的歷史,只是在記年代、人物、地點和事件,但重要是其中的時空背景如何導致這件事、當事者的作法和原因、和後續的影響,以及其中的教訓。

如果歷史考試改成問答或申論題,相信可以得到更多有趣歷史觀點和想法,不過評分的老師會非常頭大…

後記

從德國帝制經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改革而富強,後因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導致帝制瓦解,建立了共和制,但卻因戰爭和天價賠款而民生凋零,人民溫飽都出了問題的情境下,人民漸漸對共和政府失去了信心,轉而相信可以帶給他們溫飽和工作的希特勒,但其實增加的工作就是戰爭帶來的從軍。12年多的第三帝國,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人民溫飽沒有之外,家園也因同盟國的反攻轟炸而殘破不堪…甚至還引發後來的東西德分裂。

有幸生活在沒有戰爭的台灣,真的要好好珍惜。希望網路資訊的流通,能消弭更多會引發戰爭的誤解、危機和情境。畢竟戰爭是個傷人傷財傷地球的行為,但卻是野心家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