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當患者理解藥物的價值與效益後,價格才不會成為主要的障礙」
「統籌處理他所有健康問題的全人醫師」
「第一線提供最適切的治療建議與衛教內容」
清楚衛教
今天主要分享的是自費藥物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個案。由於此類藥物需由患者自費購買,因此在推廣與衛教方面,我們必須投注更多心力。不僅要讓醫師充分理解藥物的機轉與特性,更重要的是對患者進行清楚的衛教。唯有當患者理解藥物的價值與效益後,價格才不會成為主要的障礙,進而願意接受這類治療選項。
前線使用
藉由這個機會,也想向家庭醫學科的同仁分享一些觀察。在台灣,許多藥物的健保給付規定往往是在「病情惡化」後才開始給付,也就是俗稱的「趁人之危」。這樣的制度導致許多早期或輕度症狀的患者,無法透過健保取得必要藥物,而等到病情加重後,反而需要專科醫師介入處理。然而,前線的家庭醫學科醫師往往最早接觸到這些患者,因此,能否有效推動自費藥物的使用,提供即時治療選擇,便成為家醫科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之一,也體現了我們對病人整合照護的價值。
心中大神
今天的分享從高階健康檢查(高檢)個案出發,進一步引出本次演講的核心重點。透過這些實例,我們可以看出患者對高檢中心的期待與看重之處,也凸顯了高檢報告解說的專業性與差異化,而這正是家醫科醫師展現價值的舞台。個人心中對高檢「大神」的印象,其實就是一位全方位掌握報告、溝通能力佳、且能提供整體健康建議的家醫科醫師。這也是我目前從事得非常開心的工作內容,希望未來有一天,也能達到這樣的專業高度。
統籌全部
雖然現今許多高檢中心是由腸胃科、心臟科、影像醫學科等專科醫師主導,但我由衷地感謝這些專業同仁對家醫科的尊重。事實上,多數受檢者在健檢結束後,最想找的並不是各個專科醫師,而是一位能統籌處理他所有健康問題的全人醫師。只有在必要或遇到複雜病況時,才需轉介至次專科處理。遺憾的是,目前許多院所仍傾向將病人依報告轉介至各個專科個別處理,這反而失去家醫科所強調的整合照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