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依據最新治療指引做調整,聚焦在證據等級高且療效明確的產品」
「透過創新機制延長藥效,例如每週口服一次、每月注射一次」
「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血糖難控,飲食與用藥難度皆提升」
AI應用
下午聆聽關於AI的主題,如果擁有大量資料可供分析,其實能事先預測藥物的療效。例如不使用血糖藥物的狀況下,透過現有資料預測治療成效。不過若無明顯差異,這樣的預測在實務上的價值就有限;再者,預測的準確性也會影響後續是否能導入可行的商業模式。
感受價值
以癌症用藥為例,基因檢測的目的在於確認昂貴藥物是否有效。但若藥物價格逐漸降低,甚至比檢測還便宜,那麼臨床上可能直接給藥,不再檢測。此時檢測的價值只剩下能否「提早使用」及「精準治療」的價值。但在醫療資源低廉且健保包山包海的環境下,病患可能會覺得檢測不值得花費。再加上糖尿病是慢性累積危害的疾病,不如癌症那樣具「感受性」,因此真正願意自費檢測的,可能也只是一小部分的特定族群。
展覽交流
在展覽會場收集到一些資料,為未來的演講內容感到高興。印象深刻的幾個片段如下:「醫師你的氣場不一樣,你是不是常常演講?」「你們區的負責同仁是誰?感覺你對自費處方很有心得,不像我們北部的醫師,總說自費不好推…」「大家對高血脂的危害與健康識能,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也巧遇到一位師長詢問哪個攤位最值得參觀,直接告訴他:「攤位大的就是鑽石級贊助商」。針對某些公司擁有多種類似的慢性病複方藥,也建議依據最新治療指引做調整,聚焦在證據等級高且療效明確的產品。若另一產品無競品、利潤高,當然可再發展;反之,若無上述優勢,又未被指引推薦,就該逐漸退場。畢竟臨床醫師越來越依賴指引來做決策。
CGM早介入
韓國的臨床研究指出,對早期糖尿病患者來說,CGM(連續血糖監測)能提供大量血糖數據,不僅幫助醫療人員調整用藥與生活建議,也有助於患者自我管理。裝設CGM本身就是一個高動機的健康行為,若是自費裝機,更顯其意願。這樣的高動機患者也會願意付費諮詢、長途奔波來就診——若這股動能能成功轉化為有效的健康行動,穩定血糖效果自然更顯著。
新機制藥物
新一代腸泌素藥物(如GLP-1+GLP-2)主要針對糖尿病與體重管理,透過創新機制延長藥效,例如每週口服一次、每月注射一次。雖目前僅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進入第二期,但若未來成功上市,勢必改寫整個穩糖與減重市場。甚至可望降低糖尿病與代謝疾病盛行率,進而延長平均壽命。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場與腸泌素有關的演講皆由該開發公司贊助。
穩定血糖
目前降血糖藥物對於預防失智仍無確切效果,但可以確定的是,糖尿病確實會增加失智風險,特別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者。既然風險已知,首要任務就是努力讓血糖穩定達標。各國對糖尿病治療皆面臨挑戰,但若能提升患者自身的健康識能,成效將更顯著。台灣過去對醫療廣告管制嚴格,如今已略為鬆綁,但與電台廣告相比仍顯保守。身為醫師,持續以撰寫衛教文章來提升患者健康識能,仍是當前可行之道。
風險指標
根據生物資料庫的數據,肺功能也可能是糖尿病的風險指標之一。不禁想問:是否與吸菸有關?或者肺功能是另一個共同風險因子?若能從其他資料庫比對,也許能找出更多線索。如果能用某個公式計算風險,對患者來說會更有感覺、更願意配合。
減重術後
減重手術後的用藥安排。曾與中部醫學中心的減重手術團隊交流,了解術後食量大減,常伴隨噁心、嘔吐,初期只能攝取流質食物,因此通常不會使用抑制食慾的藥物。等到穩定後再考慮加入體重管理藥物,尤其針對高風險族群。個人認為若要用腸泌素,應從每日劑量開始調整較為安全,避免一週一次難以回應個體差異。
謹慎衛教
越早使用藥物介入越好,但還是得考量健保給付的限制。我們必須謹守「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的原則。目前治療腎病變的藥物只能延緩惡化,尚未能逆轉病程,這在對外宣傳時必須誠實。觀察目前的電台行銷手法與銷量,只能更積極撰寫衛教文章、陪伴患者與其家屬。
道德風險
腎臟移植與洗腎給付的議題也值得深思。若給付降低,部分負擔提高,勢必有人選擇不洗腎。高血壓、血糖控制若不佳,最後還是走上洗腎一途,這是典型的道德風險問題。這次腎臟學會的安排內容充實,主持人也給予充分時間發問與交流,讓人感受到誠意與專業。
含金演講
連續兩年聽歐洲糖尿病年會EASD主席開場,充滿熱情想讓更多醫療人員將患者的糖尿病照護好,這次有機會在台灣聆聽胰島素的推廣與學術演講,讓拭目以待的我直接就選擇這場。果然沒有讓人失望,連loading dose都有建議。整場演講有條有理,輔以臨床經驗,含金知識滿滿,最後她也不忘邀請大家參加今年在維也納的EASD。
演講重點
如何讓患者不要低血糖,以及增加太多體重,考驗臨床醫師與醫療團隊的功力;穩糖藥物日新月異,可以提升血糖達標率,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危害,而使用自我感應調節式的胰島素,更能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友廠的一週一次的胰島素,以及臨床上真的有患者對腸泌素非常敏感,無法使用到太高劑量,因此能小劑量的腸泌素仍有其必要;師長提問之後是否有一個月一次的胰島素,其實從半年一針的血脂藥問世,個人覺得只要技術可以,一定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腎病變照護
最後參與腎病變相關主題,加強自己在糖尿病照護上的弱點。不同機制的藥物併用往往有加成效果,但仍需考慮患者的經濟負擔。腎臟科醫師也語重心長地提醒: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血糖難控,飲食與用藥難度皆提升。早期介入雖好,但實際效果也取決於患者健康識能與醫療團隊的整合能力。但現實面上,診療費用並未隨照護品質提升而成正比,反而讓許多醫療人員為了維持收入,不得不增加病患數或工作量,逐漸演變成一種「佛心行醫」的狀態。自己早在數年前就對此現象有所警覺。
多些考量
中山醫大的教授提出了11個參數的腎病變預測模型,令人印象深刻,其中糖尿病與空腹血糖超過100尤為重要。腎臟學會的吳理事長則建議善用健保資料庫,透過AI程式分析病患風險,以減少臨床負擔。相比某些繁瑣的照護計畫,需花10~20分鐘填寫資料,病患與醫師都感到壓力巨大。如果能設計得更簡化,其實推動並不困難,關鍵在於是否願意執行。
進修動力
持續學習與精進,這次北上補足自身知識空缺,並參與理監事投票,支持師長與同儕。中場休息意外看到學會邀請江美琪演唱主題曲,MV中也出現許多年輕時的師長身影。看到糖尿病患者能穩定血糖並擁有良好生活品質,甚至成功緩解,與糖共舞工作坊學員們抓到照護重點,以及後續臨床應用,這些回饋與笑容,正是醫師持續進修與推動照護的最大動力。
額外交流
用餐時間與師長交流,感謝在學校的照顧,也聊到育兒、學術與臨床議題。找到個性契合的夥伴,很多事情真的能事半功倍;首次在台北體驗「被烤」的韓式烤肉,又走到吳興商圈吃甜點。看到晚上9點多還擠滿年輕人的滷肉飯+奶茶組合,忍不住感嘆年輕真好。不過也想到,許多糖尿病患者就是這樣飲食失控……
住宿建議
選擇靠近會場或捷運直達的地點最為方便。雖然住在板橋區便宜,但轉乘時間至少要30分鐘。本次選擇formosa101,價格雖稍高,房間稍小,但基本設備齊全,步行8分鐘內可抵達會場,中午可回住宿處沖澡與休息,下午滿血繼續聽演講。單人房附衛浴、兩晚總價4230元,含簡易早餐。用餐時也觀察到不少與會者,顯見大家對地點選擇有共識。
延伸閱讀
預防勝於治療,疫苗是最簡單的健康投資(Asia Vaccine and Antiviral Summit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