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因已經隱藏在對話中」
「下意識地歸因為原因A,因為大多數患者確實屬於這種情況」
「患者卻還是選擇不說,而是由家屬在事後代為轉述」
血糖偏高
在門診中,一位使用基礎胰島素搭配四種口服降血糖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最近在回診前幾天抽血檢查,結果顯示糖化血色素(HbA1c)為6.2%,但空腹血糖卻高達190 mg/dL。這樣的落差引發一個重要的臨床思考:空腹血糖偏高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先入為主
一開始,我原以為這是典型的原因A所導致,因此準備提醒患者注意這方面。但在與患者家屬和主治醫師的問答過程中,其實真正的原因已經隱藏在對話中,只是醫師未往這個方向深入思考。在當天的問診中,醫師清楚地回應了家屬提出的問題,同時也表示未來會考慮調整治療計劃,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然而,在即將離開診間前,陪同的家屬主動向醫師說明,那天空腹血糖異常升高的真正原因。這才讓醫師恍然大悟:原來當日的高血糖並非源自我們所假設的原因A,而是來自較不常見的原因B。
自我反思
我自己也反思,其實在類似的臨床情境中,當看到這類血糖數值,往往會下意識地歸因為原因A,因為大多數患者確實屬於這種情況。但這位患者剛好是少數屬於原因B的案例。這也引發了另一層思考:為什麼患者當下沒有直接告訴醫師真正的原因?即使我平常採取較溫和、開放的問診風格,讓許多患者願意說出真實狀況,有些甚至會坦白自己不是那麼「乖」的病人,但這位患者卻還是選擇不說,而是由家屬在事後代為轉述。
仍在學習
從正向角度看,也許這是因為患者出於對醫師的尊重與信任,所以選擇不在當下直接說明。雖然令人莞爾(笑),但也值得我們作為醫療人員,進一步思考在醫病溝通上的細節與盲點。
註:此門診個案的詳細情況,已發佈於「糖尿病進階工作坊」Facebook社團中,提供給學員進行案例討論與臨床推理練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