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的順從性,常常是醫療人員的痛」
「衛教沒做到位,或遇到很有自己想法的患者,可能就會是一場災難」
「「不節流,什麼都納入給付」的制度,造成許多治療「看的到卻給付不到」」
兩位醫師,舉了八位臨床個案,分享開始用藥的選擇、轉換的原因,與後續的療效,非常受用精采。
個案整理
郭醫師分享的氣喘個案生物製劑使用。資料收集度非常完整仔細,連主持的老師都說,幫忙整理資料的個案管理師太厲害了。自己在做糖尿病的個案整理時,深有同感;光是是要將日期、血糖、血糖用藥資料一筆一筆輸入,同時排版清楚美觀,甚至加入患者的重要資訊或回饋,是要花不少時間與精力。
臨床分享
分享個案的生物製劑給付的事先申請,照規定將詳細的臨床資料呈上,讓患者可以順利通過審查。最後強調○○○若是太高的話,要小心特定疾病,單純的氣喘或過敏是不會這麼高的。
有條有理
陳醫師很有條理地補充重要論文結論,來呼應四位氣喘個案,治療用藥的轉換。其中有位氣喘患者,長期有在吸菸,但就是差COPD的給付條件一點點,很想開立三合一的用藥讓患者嘗試看看。
藥物順從
對於氣喘用藥衛教,越來越有方向。氣喘是急性發生時會很不舒服,甚至會到急診,但穩定時幾乎感受不到疾病的存在,因此用藥的順從性,常常是醫療人員的痛。
糖尿也是
同樣的情況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也不遑多讓,不少患者只有血糖極高或很低的情況下,身體產生不舒服,才會就醫,但沒有症狀後,就不願乖乖用藥與追蹤,但併發症就會悄悄上門。
實際個案
之前門診人員的家人至門診開立氣喘用藥。詢問用藥的情況,也是「有症狀才吸,沒有症狀就不吸」,沒有規律用藥,但加強氣喘用藥規律用藥的衛教後,門診人員分享,不適的症狀沒有再發生。
SMART用藥?
SMART用藥,是授權給患者依自己的狀況,來調整吸藥的次數,但陳醫師分享,衛教沒做到位,或遇到很有自己想法的患者,可能就會是一場災難。同樣的道理也發生在胰島素上面,有時讓患者自己調整胰島素劑量,但控糖結果並不是很好…因此醫師只讓幾類患者,自行調整胰島素劑量。
醫師提問
「生物製劑若停用,疾病可能會惡化,那如果不小心遇到事先審查沒過的話,要如何因應?」
「一天一次的用藥順從性才會高。什麼情況下會請患者使用○○?」
都從郭醫師、陳醫師與主持老師的回答與補充中,得到滿意的答案。
吃麵比喻
主持的老師用吃麵做比喻。生物製劑造福氣喘嚴重的患者,但是用陽春麵的錢,一直吃牛肉麵,可以吃多久?都要醫界(點數打折、核刪)與藥業做功德(定期砍藥價),這樣最後會發生什麼問題?加上有些高價的生物製劑是沒有下車條款的,可以一直用下去…
治標不治本
看到這次保費調整的新聞,只是意思小漲,多收個5億元,但什麼都繼續納入給付?!如同老師的憂心忡忡,最後的受害者還是患者…一直不肯考量人性做節流的制度,最後會發生以下事件。
患者受苦
明明知道某些癌症用藥,第一線使用可減少後續的癌症復發,卻要等治療無效(腫瘤變大或轉移)才給付…(不過通常也不會用太久,患者就過逝了… )
明明知道骨質疏鬆的治療是要預防骨折,卻要等骨折發生後,才給付骨鬆用藥。骨折後的併發症與身體衰退,往往造成生活品質降低與提高死亡率。…
如此「不節流,什麼都納入給付」的制度,造成許多治療「看的到卻給付不到」真的是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