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學習失智 即時介入

文/余宜叡





「臨床上很多患者家屬都沒有病識感,甚至會質疑臨床專科醫師的診斷」

「需要做相關的測驗、檢驗與檢查,才能確定診斷」

「減少認知落差,這考驗著治療團隊的溝通與衛教」




失智簡介


葉主任幽默地開場,接著介紹失智。首先提到失智症的歷史,可能很早就有,以及相關記錄,接著帶出失智定義與好壞;有時忘掉憂愁不是很好的事情嗎?一旦回復記憶的話,可能痛苦回憶就會湧上心頭,但提醒失智到最後會忘記很多事情,包含最親愛的人…。




原因、診斷


造成失智最主要的原因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簡而言之,腦部就像是皮膚長了許多老人斑,進而慢慢影響記憶;葉主任提醒,臨床上很多患者家屬都沒有病識感,甚至會質疑臨床專科醫師的診斷。醫師覺得畢竟目前的失智診斷,無法跟糖尿病一樣,有個明確的數值,如血糖值超過一定的標準,就可立即確診,而是需要做相關的測驗、檢驗與檢查,才能確定診斷。




治療藥物


從事居家照護的原因,也曾為居家患者開立失智藥物,才發現所費不貲。失智的藥物治療,之前院內有三種主流用藥,但已有一家退出市場。如果血糖藥有滴劑的話,是否能增加藥物的順從性,藥物使用上的心理負擔是否可以少一點?!




臨床衛教


失智症的藥物衛教非常重要,療效要跟患者與家屬溝通清楚,使用藥物是無法將失智症治療好,只能延緩他的惡化,減少認知落差,這考驗著治療團隊的溝通與衛教。




預防轉介


從問答時間六個以上的提問,感受到葉主任喚起了,大家對失智症的重視,想幫助親友,瞭解更多的瞭解。早期診斷與轉介,有其必要,而穩定血糖、血脂與血壓,以及促進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更是有效降低失智發生的方式之一。最後感謝葉主任給醫療群基層醫師,以及所有參與的醫療人員,帶來這麼有趣、有連結、實用的失智症講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