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不公平,才是公平的

文/余宜叡





「低劑量走給付路線;高劑量走自費路線」

「全走給付的路線,有可能照護不到糖尿病患者」

「你以為公平的照護到糖尿病患者,其實是不公平的」




新藥策略


和某藥廠的MA分享交流糖尿病與減重的現況,在兼顧藥廠希望照顧到糖尿病患者,以及維持此新藥價值的情況下,個人提出建議:低劑量走給付路線;高劑量走自費路線。




糖尿照護


全走給付的路線,有可能照護不到糖尿病患者。目前市場上某穩糖利器嚴重缺貨,直接證明醫師先前的擔憂:目前取得穩定血糖適應症的藥物,大量地使用在減重族群身上,什麼科別都在使用,自費市場成熟的醫美,更是不在話下,甚至聽聞非醫療人員大量購買,私下銷售,賺取價差,試問在藥物缺貨的情況下,有照顧到糖尿病患者嗎?




將來困境


即使沒有自費競爭,以及供貨充足的情況下,能給予糖尿病患者正常使用,但在大量地給付使用後,會造成此藥物的費用大幅增加,此時為了○保的營運,又會出兩個老招來因應:

一. 提高給付的門檻:需要血糖超標超過半年,而且要血糖平均約200mg/dl的情況下,才能給付。這其實已經違背糖尿病治療指引建議,早期使用,早期達標,早期降低更多糖尿病併發症的初衷;另一需面對的,就是道德風險,患者只要血糖擺爛個半年,就能取得給付,後續終生使用。





二. 每半年調降藥價:只要藥物的用量越大,造成藥費太高,藥價就是會砍越多,管你是專利是否到期,造成臨床上許多治療新藥物,延後引進台灣,或者引進後,轉走自費,才不會定期被砍藥價,像:循利寧(循環用藥)、樂指利(灰指甲塗劑)…等,那既然都知道可能會砍價至轉走自費,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自費呢?!




難以替代


此外原本廉價給付,加上定期砍藥價的系統,一旦有更高價的自費系統來兢爭,更容易造成糖尿病患者的斷藥危機…當然此時有人會說,有類似的藥物可取代,但是特殊成份與製程的新藥,十年內應該不會有台廠藥,同類型的相關藥物穩定血糖(減輕體重)的效果可能就沒那麼好。




沒有省到


上述結果更易導致患者血糖的超標,進而提高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增加後續醫療支出,以為省到醫療費用,其實是沒有省到,以為砍藥價,提高給付門檻通可省下很多錢,但醫療支出卻一直降不下來,因為可能併發症的產生,讓醫療費用節節高升…

註:若以減重角度來切入,有可能節省下肥胖相關共病的費用…但對於糖尿病患者真的是情何以堪。




取其平衡


若是全走自費的話,真的只能照護到少數有經濟能力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建議低劑量可以走給付的路線;高劑量走自費的路線。你以為公平的照護到糖尿病患者,其實是不公平的,你以為不公平的沒照護到所有糖尿病患者,其實是公平的。某藥廠,直接拆出自費與非自費路線,值得借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