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4月22日 星期六

吃對動夠增肌力

文/余宜叡





「從小做好飲食教育,是有機會修正或吃得健康點」

「大部分的醫療人員會有相關的專業,心中有一把尺地過濾、分享與衛教」

「提升與會者對肌少症的認知,檢視自身的蛋白質攝取量與運動量」




司機飲食


門診遇到來體檢的司機,血糖一直很高,醫師詢問,「你是否都吃便當或爌肉飯,還配奶茶?」受檢者非常驚訝醫師怎麼知道,其實醫師親眼看過在便利商店,司機享用餐點的情況,真的就是一個便利商店的微波便當,加上奶茶1-2罐,而且許多司機都是如此用餐,莫非他們有交班或交流?!




減少食盲


從小就要有營養相關的有趣課程,提高飲食方面的健康識能。每天的飲食內容,工作型態、生活作習、飲食價格、家庭飲食…都會影響飲食習慣,但若能從小做好飲食教育,是有機會修正或吃得健康點。但目前的相關營養課程,在18歲前真的是非常不足也不被重視…各學校比的是成績與升學率,而不是比讓學生學習吃得營養點、免於疾病點,身體健康點,這其實影響他們一輩子更多!




知道做到


我們知道蛋白質很重要,但其實都沒有做到攝取足量,或因為一些迷思而不做,如:吃雞蛋時就很擔心膽固醇,卻完全不會擔心蛋白質攝取不足;我們知道運動很重要,但其實都沒有做好做滿,或因為一些擔心而不做,如,會變成蘿蔔腿、會越運動越壯、…等,深入去思考就會發現,這其實很少是問題,應為這需要大量且不對的運動,才有可能發生,但重點是,運動連足量都有問題了,更何況是過量。




極端飲食


至於極端飲食法的問題點,成功者才會分享,失敗者則是很少分享,演變成網路上搜尋得到的,都是成功案例居多,但至門診的糖尿病或減重患者則都是失敗的;此外,如此飲食後續是否能繼續維持或是否又回復原來,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心中的尺


建議多聽有醫療相關背景的言論或文章,可信度較佳,當然也是有醫療人員相信一些似是而非的飲食法或減重法,但是至少大部分的醫療人員會有相關的專業,心中有一把尺地過濾、分享與衛教。不過可惜的是,在台灣放任沒有醫療背景的人員,說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言論,誤導民眾對於飲食與運動的認知。




高風險群


疫情影響下,一般人不外出,運動量也隨之下降,進而肌力減少,免疫下降,提升再次感染的風險。此外住院患者是肌少症的高風險群,所以才會有身體許可的情況下,能活動就要開始活動,減少肌肉流失;畢竟肌肉流失容易,重新長回不易,況且若是沒有搭配運動,常會長成肥肉,不過重要前提是,營養要足夠到可以重新長肉,而搭配口服營養品,可以減少營養攝取不足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住院常需照會營養師,評估住院患者的營養情況。




年輕保養


肌少症可從年輕就開始預防,養成多動習慣,可以的話,要加上阻力運動,最近看同仁使用體組成檢測儀量測後,發現自己的分數不夠,肌肉量不夠多,提了自己的運動量要加強,肌肉量也需增加,連年紀三十歲不到的物理治療師也在做重訓,保健自己的身體。




增肌課題


願此次分享提升與會者對肌少症的認知,檢視自身的蛋白質攝取量與運動量,是否足夠。感謝這段時間內的復健,從物理治療師與復健科醫師身上,學習到許多阻力運動,自己的課題是,需將運動擺在心中更重要且前面的順位,才能增加肌力,提升免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