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教學的技術_心得(三)持續優化好教學

文/余宜叡





教學有效且厲害的人,還是會持續向教學厲害的人學習內化。


像書中提到的幾位大神,如火星爺爺、福哥、憲哥…等都持續地學習,以身作則。課後提出建議和改進之道也是種學習,為了就是讓學習更有成效,造成學員真正的改變。

肚子有許多料,但以不適當的方式教學,還是會讓人消化不良。



回想以前大學用傳統投影機上課時,有位老師帶了兩盒超過兩百片的投影盒,上課口沫橫飛且認真地講述內容和重點,當時課堂上可以感受到老師很想將功力全部灌給你的那份心,奈何台下的學生昏睡成一片……





多年後,有幸再聽同一位老師講解同領域的東西,但老師的教學方式改變,是用手和筆畫出重點而已,慢慢地講述出來,還會提出問題給學員討論,此時學習的效果就感受到非常不一樣,怎麼差這麼多?!




為什麼以前在大學時,老師為什麼不這樣教?醫師猜想原因可能是考試要考的範圍,在短短幾節課內就要上完,而且重點都要提到,老師才覺得算是合格的老師,但時間太短,內容太多,會大大影響台下的吸收程度@_@沒想到去年自己開設的收費第一期糖尿病工作坊也犯了同樣的錯誤…#_#





有人會覺得教學內容才是最重要的,教學的技術只是給予那些教學內容不多不好的人使用,但真的是這樣嗎?講題的內容重要,還是讓聽完後的學員帶著東西走,實用且能做出真正的改變比較重要?





「講者不用心,台下聽眾馬上就知道」

有沒有用心準備,其實一聽就聽得出來。若是用心用時間準備,但還是讓人聽完後覺得收穫不多,這時就要請第三者,給予真實意見或想法來做調整。很謝謝第一期工作坊之後給予的建議:

「內容夠多夠好,但上得太趕太急,學員真的無法完全吸收得很好,即使已經用了以個案為主的教學和分享!」

「建議拆成兩天的會比較適當!」



等到第二期就將工作坊分拆成初階和進階兩天來上,為了就是讓學員有充分的時間筆記、討論和吸收,而得到的回饋是不錯的!



直到現在,還是會自費去參加一些大神級老師的課程,除了學習新知外,也學習是否有那些好的教學方法,此位老師課堂上如何用出來、效果很好的原因。當然直接和老師討論交流教學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多分享和回饋。

期待自己的收費工作坊教學方式和內容,可以持續優化精進。





之後會開放上過課的學員定期回訓,因為個案、糖尿病治療、減重、藥物和〇保規定是會一直更新的,當然上過課的學員知識也是要一直更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