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糖尿病治療沒有標準答案:量身打造才是真正的好治療

文/余宜叡





「糖尿病的治療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劣,關鍵在於醫病之間的溝通」

「目前已經獲得糖尿病的適應症,未來若無意外,應該也會取得減重的適應症」

「必須有一定的糖尿病治療經驗,醫師才會考慮使用針劑」




聚焦回應


在演講開始前,我整理了現場提問的內容並進行分享。部分問題範圍較廣,因此我將問題進一步收斂後,聚焦於重點加以回應。糖尿病的治療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劣,關鍵在於醫病之間的溝通,需考量患者的經濟能力、對藥物的接受度,以及治療目標等因素,才能制定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患者接受度


專科護理師們對於腸泌素的使用已相當有經驗,不論是每日一次或每週一次的針劑,他們都熟悉。這次他們特別想了解口服腸泌素與針劑腸泌素的差異,他們自己也做了一些基本的比較。不過,口服腸泌素是否真的比較方便與實用,還需要考量許多層面。就目前自身臨床經驗而言,臨床上的接受度大約是口服與針劑各占一半。




給付問題


今天演講的主題所提到的藥物,目前已經獲得糖尿病的適應症,未來若無意外,應該也會取得減重的適應症。然而,這個藥物幾乎可以確定不會納入健保給付,主要原因是價格過高,遠超過現行健保支付的腸泌素價格。如果日後真的納入健保,若沒有設立明確的使用門檻,開立的數量恐怕會急遽增加,隨之而來的藥價壓低問題,也可能導致藥廠選擇退出台灣市場,這對患者而言,並非長遠之福。




實務困境


交流過程中,我也了解目前前單位對腸泌素的管理狀況。現在只有特定專科醫師可以開立自費藥品,其餘醫師僅能開立健保給付的腸泌素。不過,即使取得健保給付的腸泌素,臨床醫師的心情也不見得會特別開心,因為開立條件相當嚴格:首先,患者需被診斷為糖尿病,其次,血糖需超過規定標準達半年以上,且患者必須已經使用特定藥物一段時間後,才可申請健保給付。然而,在我的治療習慣中,我不會讓患者血糖控制得如此差、且長期高血糖超過半年,因為這相當於讓患者的身體長時間泡在高血糖的環境中,這樣對患者傷害極大。




口服為主


現場護理師們也直接回饋,自從我離開之後,院區內糖尿病針劑藥的使用量明顯減少,除了部分原本就穩定用藥的患者之外,後續支援的醫師幾乎都沒有開立針劑藥。畢竟,口服藥物仍相對容易推廣,再者,必須有一定的糖尿病治療經驗,醫師才會考慮使用針劑。結果就會遇到有些患者即使已服用了五種口服藥,血糖仍無法有效控制的情形。





感受溫暖


回到熟悉的工作場域分享演講,讓我感到非常開心。演講前掛號的同仁主動與我打招呼,甚至連清潔的大姐也還記得我,讓我覺得非常溫暖。感謝藥局的邀請,也感謝專科護理師及護理師們的熱情參與,大家一起討論口服與針劑腸泌素的差異。很感謝他們在會後想再邀請我回去分享其他主題,持續進修、充實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