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從歷史傳記中學習(鄧小平改變中國)

文/余宜叡




「視當時氛圍,以及有無高層或有力人士支持,做工作的執行與宣導」

「沒有一定的軍事掌控權,會造成政局不穩定」

「當共同敵人消失時,可能開始產生利益衝突,間隙會越來越深」


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

2021台灣減重適應藥比較

整理/余宜叡





目前在台灣取得減重適應症(藥證)的藥物,只有兩種。

其他都是非適應症使用。off-label use.

使用藥物減重,務必與醫療人員做討論。

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糖尿病遠距照護 有狀況即刻救援

文/余宜叡



「飲食拍照上傳、測量血糖和血壓,每天至少要量一次餐前及餐後血糖值」

「在遠距與糖尿病團隊的合作下,短短2週就達成了」

「民眾如有積極「控糖」的心,不妨嘗試遠距照護」

醫病互信討論 打造「個人化」糖尿病治療

文/余宜叡





「和醫療團隊討論後,除了一天注射一次長效型胰島素外,再搭配短效胰島素控制血糖」

「不想讓同事知道她有糖尿病在吃藥,因此醫療團隊給予一天一次的胰島素和口服藥」

「依當時情況打造出個人化糖尿病治療方式,才能和糖尿病和平共存」

使用注射型胰島素 容易上手不會痛

文/余宜叡





「建議使用注射型胰島素,可以減少口服藥種類,同時讓腎臟負擔較少」

「胰島素注射沒有想像中的痛和可怕」

「像自動筆一樣,調整好劑量,對著肚皮按一下,數到10-20就完成注射,且攜帶方便」

三高男不離菸酒 腦中風悔恨不已

文/余宜叡





「自覺身體沒有不適症狀未加理會」

「腦部受損,需長期臥床和使用鼻胃管、尿管和氣管,無法自理生活」

「「三高」患者可善加運用,讓你信任的家庭醫師為你的健康把關」

控糖有狀況! 提早回診別等預約

文/余宜叡





「當時低血糖的情況持續發生時,就建議她提早回診」

「以為拿了連續處方箋後,要等處方箋結束後才能回診」

「血糖持續偏高或偏低,或經常出現高低血糖不適症狀時,應提早回診」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糖尿病年輕化 控「糖」更要達標

文/余宜叡





「12年來對血糖的漠視,付出了視力惡化的慘痛代價」

「越是年輕罹患糖尿病,越是需要積極且持續地控糖達標,才能有效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

「糖尿病的併發症一旦產生,大部分無法治癒,只能控制」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控制血糖 食物「種類」和「份量」也要顧

文/余宜叡





甜不甜不是重點。
種類與份量才是重點。
一位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退步,白飯少吃,但改吃地瓜與芋頭,雖然地瓜與芋頭的營養價值較高,但若過多份量,血糖仍會上去。
一位糖尿病患者不吃甜的飲料與水果,但回診後血糖還是退步,因為他仍會吃「不甜的」零食,其實裡面都有滿滿讓血糖上升的醣類…

==========================
「只吃一碗牛奶泡麥片,再加4片白吐司,都是不甜的,怎麼會驗起來這麼高呢?」

「影響血糖的高低,食物的甜度不是絕對,而是須同時留意食物的「種類」和「份量」」

「學習認識食物種類和計算份量,同時監測飯後血糖,以取得飲食與血糖控制的平衡點」

胰島素有助控糖 未必要打一輩子

文/余宜叡





目前胰島素主要都是筆型藥,不需要再抽取注入,直接調整刻度,就可以決定要打多少單位的胰島素(如圖右),使用非常方便。針頭也是和頭髮一樣細的,使用時幾乎沒有痛感。

======================

「血糖超高的時候,若不使用胰島素的話,會導致醫療團隊需使用2到4種的口服降血糖藥」

「胰島素不一定要打一輩子,如果血糖穩定,可以改為口服降血糖藥控制」

「善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可以戰勝糖尿病」

糖尿病用藥迷思! 胰島素不等於洗腎

文/余宜叡





「糖尿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很難早期發現」

「控制血糖可預防及延緩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併發症」

「要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呢?定期成人健檢是最佳的選擇」

健檢滿江紅 不理不睬 當心大病悄上身

文/余宜叡





「健檢報告赫然發現「滿江紅」,體重、腰圍、血脂肪、血糖和血壓無一不是超標的紅字」

「至今追蹤了5年,空腹血糖值都在正常值內,不需服用糖尿病藥物」

「沒有請醫療團隊解說及給予意見,這其實和沒有接受健康檢查的人一樣」

定期健檢 預防無形殺手糖尿病

文/余宜叡





「糖尿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很難早期發現」

「控制血糖可預防及延緩糖尿病患者的慢性併發症」

「要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呢?定期成人健檢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