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健保、醫療人員或患者的出路

文/余宜叡





「了解健保的濫觴、演變、政策推行時的阻力,以及遇到政治現實的考量」

「好藥真的會晚進來,甚至不進來」

「醫療人力短缺的問題會很快浮現,這時就換成患者家屬,要找到出路或生存之道」

「保費調漲一定會再來,而給付條件卻會更嚴格,發生「前人繳少享用給付、後人繳多不符給付」的神奇現象」




了解健保


書中可以了解健保的濫觴、演變、政策推行時的阻力,以及遇到政治現實的考量。當然健保強大的資訊化,掌握所有保戶的資料,讓台灣成功地守住了疫情;利用健保資料庫,發表了許多實用且重要的研究;也因為健保,更多弱勢族群可以就醫,得到醫療上的協助。




值得借鏡 


書中提到許多各國健保的做法,值得去借鏡與思考。如:洗腎到65歲之後就不再給付,若經濟能力夠就繼續洗,若不夠的話,就可以考慮安寧善終。記得之前聽過,在台灣狗洗一次腎要價2萬元,所以不會聽到狗一直在洗腎;在美國洗腎若沒有保險公司給付,患者就會選擇安寧來善終。




砍價高手


C肝用藥的砍藥價是一絕。當時一個療程要200萬,自己的患者有的等不及,就自費治療。筆者當時本以為這麼貴的藥,終於可以推動部分負擔試行看看,但是後來還是動用特別支出,加上以量制價地砍C肝藥價至一兩成,最終健保全部給付,對照他國最多只能砍到4至5成,真的算是,台灣另一個世界第一。




是好是壞


砍藥價到底對患者是好是壞,值得去思考。但可以確定的是,一些好藥真的會晚進來,甚至不進來。像日本有一周服用一次的DPP-4i血糖藥物,至今仍沒聽到藥廠想引進台灣…。另一個奇怪的地方是,指示用藥可以自行訂價、不用被砍價,還可以大打廣告,形成不少指示用藥比處方藥還高價且有名的現象…若是藥廠在國內想要獲得多一點利潤,會主打指示用藥,還是處方用藥,答案不言而喻。




找到出路


幾無變動的診療費。自從健保開始實時,從一百二十元漲到220元的診療費之後,20年來就幾乎沒變動太大,頂多只是微調,後期還用總額用點值給,打個八九折……但是這二十年來,國民所得增加了多少?物價上漲了多少?在此廉價的環境下,很多醫療人員試著找到自己的出路或生存之道,不少是書中提到的(選科、轉行)之外,如。代言廣告、youtuber、導演、從政、教學…等。




醫療崩壞


後繼無人吃苦。書中提出擔憂,任勞任怨的醫師前輩們退休後,年輕的醫療人員可就不會一樣地戇地吃苦,無私付出。醫療人力短缺的問題會很快浮現,這時就換成患者家屬,要找到出路或生存之道。




另類觀點


抽菸的推行,反而更可以減少醫療的支出。因為抽菸就會減少餘命,活得更短,反而會節省更多醫療花費。那我們將血糖控制得更好、戒菸或者是做有品質的衛教和治療,是不是也會增加患者的餘命,反而增加更多的醫療花費?尤其是在九成都給付的健保環境下…




治療勝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這我們耳熟能詳。但是看了國健署和健保署的預算,或者是醫療院所的收入來源,卻是治療遠勝於預防。這樣的情況下,預防醫學要做得好,不是做佛心或功德、就是要收取一定費用來維持營運,但在健保的制度下,一般民眾根本不買單,甚至還會斷某些醫療人員的治療收入…(因為預防得太好了)不過對照上一段內容,可能怕國人餘命一直增加…xd




提供選擇


書中很有意思地提供了目前部長可以選擇的做法?但也強調每個做法都有優缺點。只要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就會有支持與反對者;每種改革都會有受益者,當然也就會有受害者,這都考驗相關決策者的智慧。




保費再漲


不過依目前的情勢,感覺會選擇書中的調漲保費部分,不會選擇能抑制浪費的部分負擔與分級轉診…筆者相信保費漲得再多,在包山包海的給付情況下,浪費可能卻更多,下次的保費調漲一定會再來,而給付條件卻會更嚴格,變成「前人享用給付、後人不符給付」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