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糖尿共好的分享

文/余宜叡





「藥品市佔率第一,真的是好事嗎?」

「問題背後的意義、因應與策略都很值得探究」

「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造就患者端、醫療端與藥廠端共好」





藥品vs保健產品


最近剛好聆聽到某些保健產品的銷售,聽到可以降低癌症發生、降低血糖、血脂,還有減重效果?!醫師真心建議一定要快點納入給付,造福更多民眾,不過不好意思,保健產品是不納入給付的,一顆可能就20元起,甚至到60-90元,對比藥廠用藥,給付不到2元,很多保健品都比納入給付的藥物還貴,若我是在台灣發展的藥廠高層,一定會著重在保健產品的開發、引進與銷售,但對於台灣患者真的是好事嗎?




市場vs價格


感謝藥廠同仁分享演講相關資訊,使得此次的分享,可以更接地氣。如何在銷售量、價格與利潤間取得平衡點,考驗決策者的眼光;可衝銷售量、可堅守價格與利潤、可提供額外價值…等很多方式。藥品市佔率第一,真的是好事嗎?如果市佔率第三名,但利潤是前兩名,難道不好嗎?納入給付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納入給付過,但後來退出給付,就一定得退出台灣市場嗎?若後續還在台灣市場,情況如何?為什麼還能維持高銷售量,以及有更好的利潤?



醫療教育vs健康識能


以自辦的工作坊為例。為什麼要收費?收費逐梯調漲?不同職業別不同收費?在希望自身專業有價的同時,到底為自身的專業付出了多少?很開心有機會參與國外糖尿病年會與工作坊,能以國外先例做為工作坊設定的參考依據。近年來,已有醫療人員們開始切入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這塊市場,除了單純衛教外,甚至採收費不低的課程模式,發證照或相關認證給上課學員;針對此情況醫師是樂觀其成,但值得去思考:為什麼需要這樣做?興趣?志向?醫療系統問題?市場龐大?鎖定的目標族群?…等問題,問題背後的意義、因應與策略都很值得探究。




競爭vs合作


延伸思考到糖尿病藥物市場。某藥廠清一色都是針劑藥(口服已退出台灣)、某藥廠口服藥已退出台灣,但在大陸卻是銷售量第一、某藥廠只有一種排糖藥、某藥廠只有一種DPP-4i、某藥廠是針劑口服都有…。藥廠間除了互相競爭外,有沒有機會做策略上的合作?畢竟臨床實務上,患者很少使用單一藥物就血糖穩定,大都是使用口服與針劑等多種藥物來穩定血糖。同理,銷售糖尿病常見共病或併發症治療藥物的藥廠,是不是也有機會合作,共同提升糖尿病的照護。




期待共好


藥物是醫師的武器。與藥廠同仁分享「疫情下糖尿病照護的策略」,除了整理醫療人在乎要點、疫情糖尿照護的實例外,針對產品特性,回歸到控糖本質,強調產品其一定的穩糖角色,提供市場的大方向與後續可試行的方式,也許實務上或法規上會遇到困難,但不去執行的話,根本不知道是否可行;只要能成功其中幾項,就能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造就患者端、醫療端與藥廠端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