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臨床實務經驗,探討如何推廣生物製劑的使用」
「溝通與衛教正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對症狀不明顯的慢性病,患者常會自行減藥或停藥」
實務分享
至基層分享偏頭痛的診斷方式、可能的發病機制,以及由此研發出的各類藥物,結合臨床實務經驗,探討如何推廣生物製劑的使用。如實說明臨床上需等待患者門診回饋,累積更多實務經驗後,才能解答一些用藥相關疑問。最後,針對偏頭痛患者分享合適的用藥策略,以提供完整的治療建議。
治療關鍵
如果能夠像臨床指引建議的那樣,確定診斷並給予合適治療,對患者和醫療端而言都是再理想不過的情況。但前提是:
1. 醫療端需具備對疾病的充分認知,才能考慮到該疾病的可能性,並進行正確診斷。
2. 患者需接受並了解自身病情,這需要醫師提供詳細解說與有效的衛教,讓患者願意開始治療。
此外,臨床指引建議的治療藥物,醫師需熟悉其特性與適應症,才能做出正確處方。同時,患者也需透過醫師或藥師的清楚說明,了解治療計劃和可能的副作用,建立對治療的信任感,並願意規律用藥。當醫療端和患者都能有效溝通與配合,偏頭痛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而溝通與衛教正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臨床有感
多年來治療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體重管理、高血脂、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青春痘,直到目前的偏頭痛診療,深深體會到「溝通與衛教是其中的關鍵」這句話的重要性。
五味雜陳
但現實是,許多患者僅能獲得不到三分鐘的醫師說明,接著直接拿藥服用。對於急性病,這種模式尚能奏效,因為症狀本身會提醒患者按時用藥。然而,對症狀不明顯的慢性病,患者常會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治療效果不彰。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慢性病需長期規律用藥才能有效控制疾病,降低危害與併發症的風險。這進一步證明了「溝通與衛教」的重要性。然而,當想到目前醫療給付方式時,醫師只能苦笑,心中五味雜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