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考驗臨場回應的podcast

文/余宜叡





「老師提問了非清單上的問題,需當場做出回應」

「醫療人員需過勞,才能維持收入」

「多一些收入,是不是可以工作時間不需那麼多」




臨場回應


第一次錄製broadcast。感謝彭建文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做線上分享。延續前面直播的經驗,醫師習慣做好事先準備,於是商請老師給我可能的提問,減少線上分享時發生卡住情況。實際分享時,老師提問了非清單上的問題,需當場做出回應,尤其是「印象深刻的門診個案」這題,因為有太多可以分享,所以花了點時間思考,最後分享一反一正的個案,說明提升糖尿病照護的初衷與動力。




有危機感


「當醫師,為什麼還會有危機感?」在總額制度衝擊下的醫療環境,醫師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收入只會越來越差,加上自費也被嚴格管控,造成牙醫系超車醫學系,變成第一志願。可以沒有危機感的,是那些已經有富爸爸富媽媽、財富自由、物質慾望很低,或把這當成理所當然順服的醫療人員,隨著越來越多醫療人員發現制度與問題所在,有的選擇離開此制度:至國外從事醫療、醫美、保險、整理師、藥廠、創業…等,但還是有一群人,選擇努力開創出另一條不一樣的醫療專業有價之路,即使可能會被打壓、即使可能會被同儕相輕,即使可能會接受到許多酸言冷語…




醫病變質


早就有的問題點。早在20年前大學時候,受訪的學長姐們就提出,目前給付制度的問題點,破壞了醫病關係,也降低醫療人員的收入,演變成台灣的醫療人員需過勞,才能維持收入,加上考量20年的通貨膨脹,5元的乖乖,已經漲成20元起跳,其實是醫療人員的收入,是變相縮水更多…另外,從彭建文老師的就醫經驗,印證不少醫師需大量看門診,結果好好地溝通討論、醫病共決,變成一種口號、一種理想,一種運氣。




商業模式


每個人的工作與收入,都是有其商業模式,每個人的商業模式也都不同。但就是會有人會說工作談錢太膚淺,太商業化,要歡喜做,但真的是這樣嗎?多一些收入,是不是可以工作時間不需那麼多,也不用勞累地加班或看診,多一些時間照顧自己、陪伴家人,甚至實現其他自我,增進生活品質?!這集還額外分享家庭醫學科醫師,你所不知道的點,以及舉辦實戰工作坊的感動初衷,有興趣的人,可以線上收聽,或看文字稿重點也行。




延伸閱讀



為患者著想的心(渝台線上交流心得)
做出改變的線上分享(台南衛生局線上分享)
扭轉衛教(員榮病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