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推廣
在臨床中分享接種RSV疫苗的實際個案,有助於提升患者對病毒及疾病的健康識能。當患者理解疫苗在利大於弊的情況下的好處時,通常都有意願接種。然而,許多最終未接種的原因常見如下:
• 費用考量
• 想等有公費補助時再施打
• 尚未做好心理或實際準備
• 診所當時無疫苗存貨
早早接種
儘管最終未接種,至少醫療團隊已有告知並提出建議。以某位藝人因流感病逝為例,在事件發生前,醫師們已經積極衛教並建議患者接種流感疫苗,因此許多患者早已施打完成,無需與事件發生後蜂擁而至的人潮爭搶疫苗。其實,等到公費疫苗施打完,自費疫苗也常常在短時間內搶購一空,甚至連藥商也無法再調貨。人們往往要等到自己或親友罹病,才真正感受到病原體的威脅,才會後悔當初沒早點接種。其實,預防可以更早啟動。
可行建議
近期我們已發放完現有的疫苗衛教單張,並開始使用重新設計過的新版單張,目的是持續提升患者對疫苗的了解。對於經濟狀況有限的患者,我們建議:
• 優先接種有公費補助的疫苗
• 若有可用的舊型疫苗也可考慮
• 同時培養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提升自身免疫力
• 有能力者應積極規劃財務,為自己與家人接種更有效的疫苗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知易行難,許多人明知重要,卻未落實,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接種合適疫苗等。
小兒接種
事實上,我們小時候也是如此受接種疫苗保護長大。有一個族群是被規定「強制」接種疫苗的,那就是兒童。他們有完整的疫苗接種手冊,如果未按時施打,衛生單位會持續關心與追蹤,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得到應有的保護。。
從民眾端
對於醫師建議接種的疫苗,特別是屬於高風險族群的成人,越早接種就能越早建立保護力。要如何有效提升患者接種疫苗的意願?其實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可供參考,但仍常見以下阻礙:
• 藥廠政策或規定限制
• 現行法規疑慮
• 不確定推行成效
若能從「提升健康識能」這一方向切入,讓患者自己主動詢問並要求接種,疫苗推廣的成效將能大幅提升、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