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補齊失眠、自律神經與身心症的臨床技巧

文/余宜叡





「更有所依據地調整自己的處方策略,進而提升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與生活品質」

「如何在看診的「品質」與「數量」之間取得平衡」

「減藥是需要時間、溝通、評估與責任的專業,也需要患者願意多付出一些來支持」





含金十足


彥安醫師的課程依舊內容紮實、含金量十足。這次不僅補足我原本想加強的「失眠」主題,也在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症與特殊疾病管理方面獲得許多臨床可用的技巧,以及疾病相關營養品的實證建議,這些都是實務上立刻能用的內容。透過這次課程,我能更有所依據地調整自己的處方策略,進而提升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與生活品質。即使是過去較少遇到、甚至通常會直接轉介的疾病,如今也能做到初步評估與提出基本處置方案。




失眠處置


失眠是門診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當能清楚辨識患者的失眠類型與成因、搭配適切藥物、衛教與自費新型藥物時,患者的睡眠品質確實能有明顯改善。而在協助患者安全減少睡眠藥物方面,也學到更細膩的做法與差異化的治療策略。




解開成就


恭喜彥安醫師成功解開成就,讓非醫療人員以及準備家專考試的學弟妹都能從課程中獲益。這點與我自己在開設糖尿病工作坊時的經驗相當類似:除了非醫療背景的學員,也有牙醫師想了解為什麼這麼多患者血糖始終不達標;也有學弟妹為準備家專而來上課,甚至在口試中抽中糖尿病題目,最後順利過關。巧合的是,在糖尿病工作坊中,我也分享了「如何減藥」的臨床策略,與這次失眠減藥的精神不謀而合。




交流分享


課程中的問答交流更是收穫滿滿。大家共同討論如何在看診的「品質」與「數量」之間取得平衡,而目前許多學員也分享自己靠自費項目或高毛利醫療服務來支撐門診品質的做法。我個人則認為,若能開設「失眠減藥特診」,將費用調整到合理水位,就能有充足時間與患者溝通、規劃、調整;甚至對於已財富自由、看診出於興趣的醫師,也能是一個真正協助患者的好方式。此外,軒睿院長針對功能醫學的真實分享,也讓我重新校正對功能醫學的認知。




減藥vs加藥


最後想跟慢性病患者說:與其抱怨為什麼遇不到願意幫忙減藥的醫師,不如反思——你願意給這樣的醫師多少合理的報酬?在健保給付偏低、點值有限的情況下,一位醫師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最簡單、最合理的選擇,往往就是照原處方續開,甚至多開一顆助眠藥。減藥是需要時間、溝通、評估與責任的專業,也需要患者願意多付出一些來支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