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成功穩糖的臨床案例與心法分享

文/余宜叡





「監測血糖的頻率與血糖達標的機率成正比」

「相較於米飯,其他澱粉類食物更容易導致血糖升高甚至熱量過剩」

「幫助醫療人員與患者家屬找到血糖管理中的盲點」




臨床觀察與血糖監測的重要性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成功幫助許多患者改善血糖控制。其中一部分患者使用了持續血糖監測(CGM),另一部分則依賴傳統的血糖監測。根據個人經驗,監測血糖的頻率與血糖達標的機率成正比,進而提高改善糖尿病的機會。研究也證實,定期測量血糖不僅能有效穩定血糖,還能幫助患者認識到高血糖對健康的無聲威脅以及長期危害,從而更積極地追求血糖達標。




飲食選擇與穩定血糖


許多糖尿病患者常誤以為「不吃飯就不會血糖升高」,但這往往導致攝取更多容易升高血糖的澱粉類食物。根據洪醫師的建議,米飯作為主食是一個相對理想的選擇,其原因在於價格親民、方便取得且不會過度影響生活品質。這種飲食計劃能夠長期維持,而非短暫嘗試。此外,從多年臨床觀察與個人CGM的使用經驗來看,相較於米飯,其他澱粉類食物更容易導致血糖升高甚至熱量過剩,對血糖與體重控制產生負面影響。



書籍內容亮點與建議分享


洪醫師的書中綜合了多年的臨床經驗,並針對醫療人員與患者家屬提出實用的建議。例如,在飲食順序上,建議將主食安排在最後食用,這樣的方式能有效減緩血糖波動。此外,特別提醒素食者注意避免過多攝取加工食品,因為這些食品容易引起血糖劇烈波動。書中還將2025年美國糖尿病治療指引進行整理與分析,幫助醫療人員溫故知新。




糖尿病管理中的挑戰與改進空間


書中也點出容易穩定血糖與難以控制血糖的患者特徵,我對此深表認同。許多血糖併發症患者通常具備這些特徵,但如果有優質醫療團隊的介入,這些問題往往能得到改善。然而,仍有患者感嘆:「為什麼早期的醫療團隊沒有告訴我血糖達標的重要性?」其中涉及的因素繁多,包括系統性問題與制度設計的不完善。




醫療制度與給付矛盾


在成功幫助患者緩解糖尿病後,醫療團隊常得到患者家屬的感謝,但現行的醫療給付制度卻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例如,因為患者狀況改善、減少開藥或回診次數,醫療團隊的診療費用反而會減少,甚至面臨核刪。這樣的設計對於積極治療的醫療團隊是一種變相懲罰,也間接影響了高品質的穩糖治療。




胰島素的正確使用與認知誤區


胰島素是一種有效穩定血糖甚至幫助緩解糖尿病的工具。書中舉了許多成功案例來說明其好處,但可惜的是,大眾對胰島素仍存有不少誤解,例如認為只有病情嚴重時才需要使用。然而,事實上,越早正確使用胰島素,對患者的健康越有幫助。同時,醫療端也面臨現實挑戰,包括教育患者的時間成本與醫療給付的限制。此外,胰島素的濫用,如不當增加劑量或同時開立多種胰島素,也可能成為患者穩定血糖的障礙。




預防糖尿病:從早著手


糖尿病的影響遠比一般人想像中嚴重,包括腎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視網膜病變等多系統損害。雖然現代醫療技術可以延緩疾病惡化,但許多併發症的治療成本極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從一開始就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或在確診後積極穩定血糖。




穩糖好書的價值


我去年的著作聚焦於體重與血糖管理衛教,並以個案輔助讀者理解,結合臨床經驗與心法,適合作為穩定血糖與體重管理的補充教材,而洪醫師的大作《糖尿病緩解心法》也能幫助醫療人員與患者家屬找到血糖管理中的盲點,共同提升糖尿病照護的品質。




延伸閱讀


保持善良 與人共好(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
所學應用 交流成長(全球人才搶著學! 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累但開心的一年(擊不倒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尋找命定之書(去書店買個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