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糖尿病友「瘦過頭」 可找醫師調控「穩重」

文/余宜叡





「接受糖尿病治療後,若體重下降太多,往往會在生活中引發一些困擾與誤會」

「隨著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與排糖藥(SGLT2抑制劑)的廣泛使用,許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獲得良好控制的同時,體重也顯著下降」

「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同時也應考量個人外觀、生活品質與心理感受,才是真正全人健康的治療目標」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別等到腫脹疼痛才治療!靜脈回流早期保養的重要性

文/余宜叡


 


「慢性疾病的介入,其實不必等到病情變得非常嚴重才開始治療」

「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或自覺不適,常忽略保養與早期介入」

「缺少一個清楚的解釋與適當的衛教」

自費藥物的機會:當健保用藥無法滿足治療需求時

文/余宜叡





「當健保給付的藥物療效不佳時,其實可以考慮其他治療選項」

「自費治療選項通常需要花更多時間解釋與溝通」

「即使我們覺得好的藥物,部分患者使用後效果也可能有限」

從案例到衛教:偏頭痛治療的實務分享

文/余宜叡





「期望能讓參與的基層醫師與院內同仁獲得更多實質收穫」

「透過良好的醫病溝通,將能大幅降低因副作用而延誤治療的情況」

「介紹各類偏頭痛治療選項與健保是否給付」

提早介入:為患者省下的,遠不只醫療費

文/余宜叡


 

「理解到這些患者長期頭痛用藥的歷程與無奈。他們需要我們更多的理解」

「不會讓患者抱有過高的期待,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內心的空虛或恐懼」

「如果能夠更早介入治療,其實可以減少許多有形與無形的成本」

醫師該知道的偏頭痛照護真相與挑戰

文/李偉誠醫師





「導致有效接受治療的患者比例僅有10%至30%」

「避免病情惡化至失能,進而減少社會與經濟成本」

「期盼日後能將這項藥物納入治療選擇,幫助更多偏頭痛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吃藥減重不可怕 「體重管理」開心享瘦

文/余宜叡





「快速且劇烈的減重方式,往往容易導致肌肉流失」

「雖然過去對藥物減重經驗不佳,但在醫師的建議下,她選擇重新嘗試2種減重藥物的輔助」

「體重管理是可以吃得飽、吃得健康,又能活力滿滿地生活與工作,徹底扭轉了她對藥物減重的負面印象」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回歸行醫初心:用對藥、在對的時間點

文/余宜叡




「才能達到「上醫治未病」的境界,有效阻止疾病發生」

「減少併發症、住院與死亡率,也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

「永遠無法符合健保給付的標準,反而成了「被懲罰」的對象」

家庭醫師的關鍵角色:從預防開始阻止心衰竭

文/余宜叡





「穩定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使心臟免於長期負擔與傷害」

「考慮搭配不同類型的降壓藥,惟需密切留意各類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若希望真正節省醫療支出,其實最根本之道,還是在於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心臟科的癌症?家醫科第一線的警覺與預防

文/小賓




「心衰竭是一種極不穩定的疾病,其治療必須把握時間、迅速介入」

「依循國際治療指引(guideline)用藥,這樣對患者才是真正有益的做法」

「做好紀錄並進行正確衛教,是我們臨床照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從數字遊戲到健康真相:可能的照護方案隱憂

文/余宜叡





「靈活地提升治療彈性,而非完全受限於健保的範圍」

「介紹了腎臟病照護方案的基本知識與目前納入該方案的排糖藥品」

「衷心希望這樣的預測只是烏鴉嘴,別真的發生」

壓不下來的血糖?錯在醫病雙方的迷思!

文/余宜叡





「這些實務經驗與溝通技巧,都是課程的核心」

「真正的障礙有時出現在患者本身,有時則來自醫療端」

「我們牙科的課程都必須付費才學得到有用的東西」

60%、80%、還是90%?學習深度的抉擇

文/余宜叡





「一場認真又用心準備的課程,確實能帶來豐富的新知」

「這樣的選擇沒有絕對答案,每位醫師都可依照自身的志向與臨床需求調整」

「大家那股渴望學習、追求卓越、提供患者更好醫療的心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