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使心臟免於長期負擔與傷害」
「考慮搭配不同類型的降壓藥,惟需密切留意各類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若希望真正節省醫療支出,其實最根本之道,還是在於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心衰治療
心衰竭的治療持續在進步,而作為家醫科醫師,至少應具備初步的診斷能力,能判斷哪些患者可能進展為心衰竭,或辨識出哪些症狀可能是心衰竭的警訊。若高度懷疑,可安排適當的檢查;若病情過於嚴重或超出自身處理能力,也應適時轉介至心臟專科,這正是家庭醫師在整體照護中的重要角色與價值所在。
前線預防
以預防醫學為核心的家庭醫師,更能在第一線協助患者排除危險因子,例如穩定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使心臟免於長期負擔與傷害,自然也就能降低未來發展成心衰竭的風險。其中,血壓控制尤為關鍵,是我們在臨床上可以著力強化的一環。對於血壓控制困難的患者,除了確認服藥的順從性,也可以考慮搭配不同類型的降壓藥,惟需密切留意各類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長效藥物
值得關注的是,因應部分患者對每日服藥的順從性不佳,目前已有長效型針劑降壓藥物正在研發中。若未來能推出每月甚至每六個月施打一劑即可穩定血壓的藥物,將可能大幅改善治療成效。然而,這類藥物尚須經過完整的臨床試驗,以確認其療效與安全性,且藥價是否納入健保,或仍需自費,也將是臨床應用時的重要考量。
根本之道
若希望真正節省醫療支出,其實最根本之道,還是在於讓自己變得更健康——血壓更低一點、血脂更穩定一點、體重更輕一些,還有血糖更接近標準。這些看似細微的調整,累積起來都能大幅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讓醫療費用不必成為壓力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