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到這些患者長期頭痛用藥的歷程與無奈。他們需要我們更多的理解」
「不會讓患者抱有過高的期待,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內心的空虛或恐懼」
「如果能夠更早介入治療,其實可以減少許多有形與無形的成本」
無私分享
非常感謝許院長幽默風趣的主持,以及他無私且重要的經驗分享。針對線上提問的部分,或許因為我遇到的個案數量較少,或症狀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我一直認為加強預防性治療就可以有效解決問題。但從許院長的補充說明中,我才深刻理解到這些患者長期頭痛用藥的歷程與無奈。他們需要我們更多的理解,並且必須循序漸進地調整治療策略(包含今天分享的藥物),這樣的方式其實是另一種可行且貼近患者需求的治療途徑。
高度實用
每次聽到講者或主持人分享一些真正實用的內容時,我總是由衷地感到開心。不過,這需要聽眾具備一定的基礎功力與臨床經驗,同時講者也必須確實擁有專業且實戰的內容。可惜的是,許多慢性病的研討會常常流於形式,只是照本宣科地念完資料,最後簡單帶過一個個案,說明用了某藥後,相關數據有所改善,卻完全忽略治療過程中的細節。當然,研討會的重點或許不在細節,但對一些初學者來說,這樣的內容確實容易讓人收穫有限。
充實自我
我一直是向專科師長們學習,逐步深入臨床重點與關鍵問題,並且一步一腳印地認真學習。不過,或許是因為現今醫療市場講求快速流量或病患量的關係,有些人直接為自己貼上「專家」、「達人」的標籤。這更提醒我們要清楚分辨:什麼才是真正的專家?在假資訊氾濫的時代,唯有真才實學的學習態度,慢慢累積自身能力與患者口碑,雖然速度較慢,但至少不會讓患者抱有過高的期待,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內心的空虛或恐懼。
適用族群
口服生物製劑也可以是一種試金石,讓患者親身體驗生物製劑所帶來的改善效果。如果患者覺得效果良好,除了可以持續使用口服生物製劑,也可以考慮改用注射型生物製劑,進一步提供更長效且穩定的治療選擇。目前這類藥物雖然價格偏高,但若考量到對患者生產力的改善,對特定族群而言,仍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選項。不過,這仍需針對適合且具備經濟能力的患者謹慎評估。
延伸閱讀
體重管理診療不該與三分鐘看診畫上等號(減重減脂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