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別等到腫脹疼痛才治療!靜脈回流早期保養的重要性

文/余宜叡


 


「慢性疾病的介入,其實不必等到病情變得非常嚴重才開始治療」

「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或自覺不適,常忽略保養與早期介入」

「缺少一個清楚的解釋與適當的衛教」




回前東家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回到過去熟悉的工作場域與大家分享,特別感謝江主任的邀請,也感謝學弟的臨床提問與分享的個案。學弟所提到的個案,其實非常符合今天演講的主題,所使用的藥物確實有助於促進靜脈回流,能加速傷口癒合的速度。




早期處置


慢性疾病的介入,其實不必等到病情變得非常嚴重才開始治療。無論是體重、血糖、血壓還是血脂的控制,下肢靜脈曲張或靜脈回流異常也應該有相同的早期處置觀念。由於健保制度會定期調整支付標準,效果較佳的藥物可能被排除在健保給付之外。許多新型藥物因此成為完全自費項目,並非這些藥物沒有臨床效果,而是因為無現行的健保給付條件。




靜脈曲張


其實,若願意多花點時間,簡單請患者拉起長褲觀察下肢,常常會發現靜脈曲張的情況,有些甚至已嚴重到建議積極治療的程度。然而,因為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或自覺不適,常忽略保養與早期介入,導致靜脈曲張隨著時間慢慢惡化,最後出現腫脹、疼痛,甚至麻木等明顯症狀才尋求治療。




清楚衛教


事實上,有些較好的替代性治療方式值得與患者及家屬分享,許多患者只是缺少一個清楚的解釋與適當的衛教。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合理投資自己的健康,也不了解哪些治療費用其實是值得的。




減輕不適


後續在門診,陸續遇到一些下肢已有傷口且循環狀況不佳的患者,也有長期抱怨腳部腫脹、疼痛的病人。這些患者在了解靜脈回流的重要性後,多數願意繼續使用有幫助的藥物來改善循環,不僅能加快傷口癒合,也能有效減輕長期的不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