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個案其實是因為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所造成」
「以務實不浮誇的方式,介紹了各種介入策略如何幫助肥胖患者」
「更有信心地陪伴他們走過最艱困的改變之路」
學習減重
前陣子參加了初階與進階的糖尿病工作坊,這次則選擇參與由余醫師主講的減重減脂工作坊。由於肥胖與糖尿病密切相關,我希望能夠同步精進減重與減脂的知識,讓自己在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整體照護能力更加完善。
易胖生活
在這個超加工食品唾手可得、交通工具便利的現代社會,「吃得多、動得少」早已成為普遍現象,也因此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簡單來說,肥胖就是「生活型態失調」的表現。除了少數由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氏症)所導致的肥胖外,絕大多數的個案其實是因為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所造成。
根本問題
了解這個根本原因後,我們也就能明白,根治肥胖的終極目標,正是「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然而,這卻也是最困難的挑戰。此時,減重醫師的角色便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飲食、運動、藥物與心理輔導),協助病人在邁向健康生活的路途中,順利度過最困難的關卡。
實務分享
余醫師在課堂上以務實不浮誇的方式,介紹了各種介入策略如何幫助肥胖患者。在他所分享的臨床案例中,完全沒有出現時下流行的花俏飲食法、營養品或特效藥物。甚至當病人無意願改變生活型態時,他也會明確說明:「如果只依賴藥物,一旦停藥,必定會再度復胖。」因此,當病人在後續遇到體重回升時,反而不會怨天尤人。
藥物輔助
當然,真正關心病人的醫師,始終會希望病人能夠重新建立起健康的生活型態。藥物的使用,目的只是讓這個過程稍微輕鬆一點,而非達到「一勞永逸」的奇蹟。否則,那些身形健美的俊男美女,也不會讓人那麼羨慕了。
藥物之外
雖然我自己過去並沒有太多實際協助病人減重的經驗,但透過這次參與余醫師的課程,我更加確信:即使現今已有週纖達、猛健樂等優秀的減重藥物,仍然沒有任何「神丹妙藥」可以取代生活型態的改善。未來若遇到對減重動機強烈,並願意配合生活型態調整的患者,我也能憑藉這次工作坊的收穫,更有信心地陪伴他們走過最艱困的改變之路。
編按:很高興看到偉誠醫師在體重管理領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