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當人們真正需要為健康付出代價時,才會意識到健康的可貴」
「不僅詳細介紹了藥物的使用方式,更涵蓋飲食、心理、手術等層面」
「希望未來能善用這次課程所學,不僅維持自己的體重,也能開發出更多的專業應用與營收模式」
報名原因
從我下定決心報名這堂課,到真正上課之間隔了半年多的時間。這段期間,我的體重也減輕了十幾公斤。余醫師在課堂一開始就詢問我們為什麼會來上課,大家的回答大致可歸納為兩種原因:工作需求,或者希望應用在自身或親友的健康上。
諮詢有價
因此,我非常感謝余醫師提供了許多與臨床業務結合的減重方法。我尤其認同「諮詢費」的設計,這是一種鼓勵醫師花更多時間進行衛教的方式。就像我們常遇到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個案,其實這類病人的衛教非常花時間,尤其是說明正壓呼吸器的使用方法與重要性,但由於健保沒給付,且無額外收取諮詢費,往往讓人感到力不從心。
環境影響
整體醫療環境對醫護人員其實並不友善,健保制度將醫療定價得過於廉價,結果讓民眾雖然就醫便利,卻也養成了「健康不值錢」的錯誤觀念。唯有當人們真正需要為健康付出代價時,才會意識到健康的可貴。不過說實話,在我服務的醫院推動自費諮詢其實不太容易,因為負責減重的科別太多,不是每位醫師都願意花時間進行衛教。像我們醫院甚至還開設了一個LINE粉絲團,提供免費諮詢給有需求的病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若大家都不把這視為一門正當的自費產業,自然很難永續發展。
速成學習
要能進行有品質的專業諮詢,前提就是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參加余醫師的課程,對我而言就像是一種速成訓練。他不僅詳細介紹了藥物的使用方式,更涵蓋飲食、心理、手術等層面,並透過大量的個案分析來輔助說明。雖然個案多到讓我無法逐一記住,但有兩點我印象特別深刻:「減重不只是靠藥物」以及「復胖不是世界末日」。
戒菸vs減重
講個題外話,有一次我在門診協助一位病人戒菸,結果使用戒菸藥物後效果不如預期。他太太在門診當場念了他幾句,沒想到病人回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戒菸就跟妳減重一樣難啊!」減重跟戒菸一樣,都不是只靠藥物就能解決的事。雖然從原理來看,「想瘦很簡單,只要製造熱量赤字就好」,但要真正達成這個目標,其實涉及更多層面,包括飲食控制、運動規律與心理調適,背後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支持,例如個案管理師、營養師與復健師。如果只靠藥物來處理,無論是減重或戒菸,都會是事倍功半。
復胖風險
至於復胖這件事,當然大家都不希望它發生。但就像戒菸後還是可能會復抽一樣,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會伺機而動。如果事前沒有好好與病人溝通,沒有建立飲食與運動的基本認知,那麼復胖的風險當然會提高。但我認為,不論是醫師還是病人,都不應該因為害怕復胖就裹足不前。余醫師說得很坦白:「復胖了,再回來找我就好。」
放鬆一下
此外,在減重過程中偶爾放縱一下也是可以接受的。雖然在戒菸方面,我們不鼓勵偶爾抽一根菸來「犒賞」自己,但減重不必這麼嚴苛。我們不用每天戰戰兢兢地檢視每一口吃進去的東西,偶爾(強調是偶爾)吃一點喜歡的「邪惡食物」來轉換心情,也是一種減壓的方法,前提當然是要適度、不要頻繁。
創造營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