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學新知促聯想

文/余宜叡





「順從性因此大幅提高,而骨質疏鬆用藥也有類似情況」

「〇保與藥廠各自尋求生存之道」

「糖尿病照護點值給付打折越多,也澆熄更多糖尿病照護的熱情與服務」


學習新知好衛教

 
提早至會議現場的好處,就是可以和藥廠相關人士做產品、市場定位以及使用需知的交流分享。為了提供患者全方位的衛教,特別去聽某專科的降磷用藥,瞭解藥物特性和臨床應用。第一次聽到有人用周星馳的電影來解釋臨床現況,相當有意思!




注射提高順從

 
類似機轉的競爭藥是口服的,但對於特殊族群,靜脈注射竟不會造成特別的困擾,反倒是剛好可以加入療程中。靜脈注射療效較好外,因為是需要醫療人員來打藥,醫護人員更可確定是否真的有在使用,順從性因此大幅提高,而骨質疏鬆用藥也有類似情況。




自費更需衛教

 
市場策略也因為總額的關係,目前是自費的。(按:若〇保給付的話,醫療處置費,是會被藥費壓縮再打折…)不過也正因為是自費用藥,考驗醫師什麼時候,告知患者需使用此藥;加上此藥一用,就要一直使用,也需考量患者的經濟能力。不過由此也此確認,〇保與藥廠各自尋求生存之道,○保端是提高給付門檻、定期砍藥價,以及總額來限制醫療費用的高度成長…等,藥廠端則是自費、指示藥或保健品…等。




積極度不同

 
有趣的是,開始使用的時機,每位醫師心目中的標準都不一樣,有的是一超標就使用,有的是要超標許多才使用,但如果你是患者或家屬,你會想遇到那一種醫師?同樣的臨床困境(〇保給付),也發生在許多慢性疾病中,尤其是早期介入就早期得益的治療,若是早點讓患者使用,找到合適族群,加上好衛教就非常重要。




日本部分負擔

 
研討會中也聽到令人鼻酸的訊息:相同的口服藥使用,台灣的使用劑量是日本的一半,主要是因為經濟能力的關係(日本是採部分負擔和給付;台灣則是全有全無制,而且通常是控制不好或病情惡化才給付)…對比糖尿病用藥,〇保全給付下,台灣的使用劑量就是比照歐美,劑量常常是日本的兩倍?!誰說制度給付不會影響到藥物的開立和使用劑量?到底是誰真正錢花在刀口上?值得去深思討論。




不同階段早介入

 
一旦血管鈣化,就很難再回復,而穩糖或服用降磷藥物,都是為了延緩血管鈣化。糖尿病沒有到洗腎的族群,可藉由飲食、運動和藥物早期穩定血糖,減少血管硬化速度;若不幸至洗腎階段,早期使用降磷用藥,可以提高吃得鬆一點、血管鈣化慢一點的生活品質,早期的穩糖或用藥,實有其必要。




好藥早用有限制

 
現在有許多半年皮下注射或一年點滴注射的用藥,能增加順從性,但因為〇保財務關係,制定一定高門檻的給付條件,往往都是第一二線用藥沒有效果,或者臨床發生併發症,才有辦法申請給付。血糖某些複方高價藥,要血糖值沒達標,〇保才給付…這對用心調整飲食和運動,血糖穩定的患者,情何以堪?付一樣的保費,還付出額外心力做生活習慣改變,卻無法得到相同的藥物的給付?




特殊環境聽演講

 
剛好隔壁是某直銷激勵大會,現場坐的人山人海,活動音樂三不五時會突然變大,即使提早到場,選了一個離聲音最遠的位子,還是或多或少影響到研討會的聽講。不用利用休息時間,觀察到許多值得學習之處:會場炒熱氣氛、分組討論參與、分享自己成功推廣或使用產品心得,以及產品的改進建議…等,這與病友會或共享門診,是不是有些類似之處,利用群體力量,打破迷思,促進資訊與知識流通,同時給予正向支持




義中有利做醫療


期許自己更努力、更積極、更長久地將患者慢性病穩定好,尤其是造成腎臟病變大宗的糖尿病,也努力找到義中有利、利中有義的醫療模式。在整體費用不增的情況下(即使許多老師前輩努力和〇保署溝通中…),投入的醫療團隊越多,糖尿病照護點值給付打折越多,也澆熄更多糖尿病照護的熱情與服務…Q_Q





延伸閱讀